“化整为零”的农电管理

记井陉县供电公司因地制宜创新农电管理
发布日期: 2013-06-25

  今年4月19日,突如其来的春雪给井陉农网安全可靠供电造成了影响,很多偏远乡村,特别是一些村庄的电力供应出现问题。

  山区县的村庄分布广泛,而且道路崎岖、人口稀少,大部分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在井子村,60多岁的张福禄算是村子里的“年轻人”了。村里没了电,他一个电话打给了95598,没想到半个小时不到,电工进村了!

  “你们来得可真快,我还想,这么大的雪,怎么也得用几个钟头呢!”

  “老张,现在咱们所里的电工都分片集中了,周边这一带都是我负责,以后不用再从所里派人了。”农电工贾德平一边收拾工具,一边给村民解释。

  “沾,沾,又快,又方便,你们也不用每天赶远路,还没干活就累够呛啦!”

  贾德平所说的集中管理,是井陉县供电公司针对山区农电管理特点建立起的新机制。

  井陉县是石家庄地区唯一的纯山区县,全县共有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33万。管理区域较大,点多、面广、线长。除行政村外,还有600多个自然村庄零星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村民居住分散,电工维护管理也非常不便,供电所与管辖村距离较远,最远达到了30多公里,经常造成发生故障报修不能及时处理。特别是在夜间、恶劣天气情况下尤为突出,远远不能满足国网公司提出的“边远山区抢修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要求。

  而同时存在的还有农电工年龄老化问题。全县478名农电工,平均年龄超过46岁,一大批50岁以上的农电工还承担着很多抢修工作,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十分有限。

  如何优化抢修流程,缩短抢修时间,规范服务管理,同时降低农电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是摆在县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井陉县供电公司根据地域特点和便于管理的要求,试点成立电工小组。10个供电所的农电工全部“化整为零”,组成了24个电工小组。每个电工小组确定工作集中地点,集中地点选定在一个配电室,不再租用其他房屋,并给24个电工小组配备了必备的常用抢修材料及施工工器具。

  每个电工小组均设组长和抢修员两个岗位,按照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经过现场考评、现场提问、登杆金具安装和电能表接线技能考核几个环节的考试,选拔了48名电工驻村服务。他们主要从事低压营业,包括综合配变、机井、扬水的日常营业管理和催费、线损管理以及低压设备维护、抢修工作。

  按照“抄核收”五分离要求,新成立的电工小组不负责抄表和收费工作,只负责电费的催费、表计的巡视和检查、本小组管辖范围内的营业普查和反窃电工作,实现“社会化收费、就近服务”。在安全管理上,根据《低压电网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准则》落实低压作业现场标准化。在优质服务方面,负责辖区内低压线路和低压设备的抢修工作,抢修范围仅限于配电盘以下,如出现配变及以上的线路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并为供电所抢修提供现场的详细情况。电工小组试运行以来,故障抢修到场及时率全部达到100%,到达抢修现场时间平均为33分钟,无超时限现象。

  经过试运行,井陉县供电公司发现抢修电工小组的管理优势明显远远大于供电所集中管理。

  首先是安全得以保障。由于交通路途大幅缩短,大大减少了人员来回往返的次数,也降低了山区交通往来的安全风险;工作人员不会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赶到现场就要忙于抢修工作,生产安全也能得到一定保证。

  其次是服务更加及时。人员来得快,故障处理就及时,再加上属地优势可以更快地发现设备问题,也能更好地安抚群众情绪,服务质量也就会得到提升。

  再者是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由于必备的常用抢修材料及施工工器具及办理派工单均在电工小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井陉苍岩山供电所测鱼电工小组为例,供电所离辖区最远的村南寺掌村39公里,加上山路难行,如果接到抢修任务后仅从供电所出发到南寺掌路上最快也需40分钟。成立测鱼电工小组后,集中地点为测鱼村配电室,距南寺掌仅需10分钟的路程,缺陷管理、运行维护更加便捷高效。

  该公司负责人说:“‘化整为零’不是单纯地把队伍打散了,而是要让这支散开的队伍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这不仅对老百姓、员工有利,对企业管理也十分有利,这是个‘三赢’的结果。”(刘春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