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促进成果落地转化——公司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 2021-08-09

 

近年来,公司依托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搭建青创平台,建立青年创新保障机制,打造青年创新成果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促进成果落地转化

——公司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侧记 

8月3日,电科院工程师李国维带领冯砚厅青年创新工作室成员对国内首台智能化电缆导体压接设备开展压接控制、数据采集、模具优化等改良研究试验。而在李国维的身后,则矗立着公司一整套支持创新创效,营造创新氛围的体系作为他开展创新工作的坚强支撑。 

近年来,公司加强青年创新保障机制建设,制定差异化青年培养方案,实施培育广大青年员工成才发展的“深根计划”,构建青年岗位建功创新生态圈,助力青年创新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建立高效机制 为青年创新提供保障 

8月2日,邯郸公司朱劲雷创新工作室内,输电运检室员工李想正和该创新工作室其他青年创新团队成员讨论“输电线路多功能封网机器人”项目的改良细节。2021年6月,该项目获得公司第六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 

“把创意转化为创新项目,再把创新项目孵化为具体生产力,单位在每一个环节都为我们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李想眼中,“输电线路多功能封网机器人”项目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团队成员的努力,更源自公司的青年创新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青年创新创效热情不断高涨,公司持续加强青年创新保障机制建设,强化各级团组织对青年创新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公司不断完善团委季度工作例会制度,精准把控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关键走向和关键环节实施;将青年创新工作纳入团青工作对标内容,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标准化、成绩积分化和考核透明化;把青年创新工作作为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的重要评判标准,提升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的“带头执行、带头研究、带头创新”履职能力;全过程规范创新项目管理,形成汇报常态化、督导专业化、审核规范化的青年创新项目选拔跟踪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良好的机制建设是做好青年创新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搭建好了这个‘舞台’,青年才俊才能唱好创新创效这台‘戏’。”公司团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7月8日,公司第六届青创赛成果转化推进会在石家庄举行。转化推进会上,“光电传奇——基于光传感和感应电的高压线路全工况安全保障系统”和“电网蜘蛛侠——输电线路多功能封网装置”两个青年创新项目分别与豪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德普电器有限公司签约,两颗宝贝“金疙瘩”刚一出生,就马上就入了成长的快车道。现在,两个项目的产品目前已经进入生产试用阶段。 

为加大青创项目转化推广力度,公司持续打造项目技术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全链条管控机制,为实现项目从创意到创新再到生产力转化提供机制保障。有效解决了创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破除了以往项目只能“落在报告里、放在展厅中”的现象,真正让项目选题从实际工作中来,让项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带动了一批有助于解决能源互联网建设实际问题的优质项目推广应用。 

与上述两个青年创新项目还处于刚进入试用阶段不同,由雄安公司与信通公司共同实施的青年创新项目“AI财务蜂眼”系统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自2020年上线运行以来,“AI财务蜂眼”已陆续在公司所属的十余家市、县级供电公司运用,累积处理财务类业务超1万笔。小小的“蜂眼”,已然看到了大大的世界。 

“过去我们的财务报销业务存在重复业务占比高、业务跑办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在2019年年初开始研发‘AI财务蜂眼’。”该青年创新项目主创人员之一、雄安公司财务部员工姜敬介绍,“AI财务蜂眼”拥有“全票种报账终端”和“人工智能审核系统”两大核心部分,可以减少业务人员跑办时间,减轻财务人员审核单据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的全面性、准确度和效率。 

公司全力推动解决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加大公司内部优秀项目推广,积极借鉴兄弟单位优秀成果等方式,坚决破除“放在展示厅、束之高阁”的现象,加快构建技术研发、孵化、成果转化等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组建青年创新团队 培育大量创新人才 

成果创新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团队的力量。 

2019年,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乡村能源需求,正定县公司“萤光”青年创新团队依托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等先进技术,开展乡村智慧能源共享服务,实施《慧农能源管家——乡村智慧能源共享服务模式》青创项目。这个项目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乡村智慧能源综合管控系统和用户侧能源管家应用,实现用户、企业、集体“一站式”接入,并为用户提供“托管式”服务,构建了“智慧能源+”生态圈,拓展出了智慧能源服务农业、旅游、教育等新业态。这个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六届中国“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而参与这次创新活动的青年,则在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营销专业经验,在能源利用、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方面成为专家人才,当年的项目主创人马英欣现在成为了园区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焦雷成为了设备管理专责。“我们集思广益促成了一个个创新项目,而创新的过程也反哺了我们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创新创效和人才培养之间正向的循环反馈。”马英欣这样说道。 

这些年,像马英欣、焦雷一样的大批青年员工在创新环境中奋发向前,在参与不同的创新项目或活动的过程中,扩宽知识面,增加思维深度和广度,加快个人发展脚步。在青年人才培育方面,公司通过大力实施推动青年员工融入企业,加大加快成长步伐的“深根计划”,面向不同入职年限的青年员工制订差异化青年培养方案,推进“青年扬帆”“青春护航”“青春之星”三个子计划。“青年扬帆”计划主要面向入职3年内职工,实施入职关爱活动,针对青年在社会融入、婚恋家庭、心理疏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青春护航”计划主要对入职3年到8年内青年职工展开,引导其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青春之星”则主要面向入职8年13年内的青年员工,引导优秀青年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比赛等展示其才华的平台。 

2021年,公司设立青年创新工作室24个,组建青年创新攻关团队210多支,吸引超过6200名青年员工参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营造“能创新、敢创新”的良好氛围。(张明昊 薛金明 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