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关于服务河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项举措

发布日期: 2021-03-2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国家电网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于3月1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明确了能源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河北的落实落地,公司结合实际,从能源供给侧、消费侧等六个方面研究制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项举措,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为河北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现代化电网建设,着力提升大规模清洁能源配置能力 

(一)提高电网承载能力。加快推进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推动“绿电入冀”,新建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约50%。加快500千伏保西等工程建设,提高保定西部、沧州东南部、石家庄西北部等新能源富集区域接纳能力。 

(二)支撑分布式能源发展。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能升级,建设基于虚拟变电站技术的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示范区,构建风光储多种绿色能源耦合互补、多元聚合互动的绿色智能微网。搭建分布式电源管理平台,实现分布式电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居民、产权单位、节能服务公司等实施光伏、光热节能示范项目。 

(三)升级打造能源互联网。推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新一代能源调控技术应用,促进广域能源协调及优化配置。打造全域、全环节的能源及环境物联感知体系,提升能源网络的资源调配、安全保障和智能互动能力。“十四五”建成新型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商业运营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 

二、加强电力系统调节和运行控制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水平 

(四)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持易县、雄安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和应急备用调峰电源建设,发电、电网、用户多侧并举推动储能设施建设,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建立可调节负荷资源库,推进市场化需求响应体系建设,引导用户主动削峰填谷,实现不少于最大负荷5%的需求响应。 

(五)优化电网调度运行。编制“十四五”新能源发展与消纳保障方案,构建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能源发展消纳新机制。建成调度业务高度关联、运行控制高度协同、内外部信息便捷共享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建设网源荷柔性调控系统,实现电采暖、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储能电站等多类型可控负荷便捷接入。 

(六)发挥市场作用促消纳。完善中长期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现货市场建设,优化负荷特性,用好价格杠杆,依托市场化手段在中长期和现货交易中促进消纳平衡。探索建立备用市场和容量补偿机制,保障常规燃煤、抽蓄、燃气机组等合理收益。建立健全源网荷储互动、多能互补交易机制,推进虚拟电厂、储能等新兴主体与新能源交易。做好可再生能源消纳量核算、分配及交易组织,指导市场主体完成消纳责任权重。研究“绿电入冀”市场化消纳新机制。 

三、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七)搭建能源碳排放监测平台。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拓展“智慧绿能云”外延,建设河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电、煤、油、气多能数据汇集融合、共享交换和挖掘分析。依托河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搭建能源碳排放监测平台,监测全社会能源碳排放指数,探索碳汇能力统计评估。 

(八)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加快“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转型,全面建成能效服务体系。服务港口岸电和“公转铁”项目发展,在工业生产、冷热供应、农业等领域全面开展深度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煤改电”清洁取暖保障能力。积极参与用能标准建设,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和应用。 

(九)保障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推动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纳入政府高速路网建设规划,优化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做好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加强车联网建设,推动V2G、自动充电、超级充电等先进技术试点应用。 

(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深化综合能效服务,开展工业企业、公共建筑等能效诊断、节能改造、运行托管服务。推广多能供应服务,开展学校、医院、园区等冷热电综合服务。推动成立河北“低碳”示范应用联盟,探索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移动基站、大型数据中心站等开展清洁能源服务。积极推动能源交易服务,创新开展碳资产管理和绿证交易业务,拓展碳排放权交易代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代理等能源交易服务。 

四、加快公司节能减排管理,着力降低碳排水平 

(十一)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电网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电网规划建设全环节绿色标准;推广与应用“网上电网”,实现电网规划数字化转型。推行电网建设“四节一环保”,全面推广变电站表皮功能化设计,使用高质量、高可靠、低损耗电力设备,打造“零碳”工地;开展变电站“近零碳”建筑示范,建造绿色星级建筑,推进施工用能绿色替代,率先实现建筑内能耗由新能源就地提供。组建“电网绿色建造技术实验室”,加快孵化绿色建设创新成果。 

(十二)强化办公节能减排。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推广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构建绿色生产用车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占比,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减少用油能耗,率先形成电力生产领域生产用车低碳方案。 

(十三)实施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加强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推进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建成国内首个六氟化硫近零排放绿色电网示范工程。推进变电站退役蓄电池活化处理、梯次利用。支持煤电机组超低排放,鼓励碳捕捉技术应用。 

五、打造雄安“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着力推动形成近零碳样板 

(十四)全面实现雄安电力供应清洁化。积极引入区外绿色电力,同步推进特高压和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加快形成“多元多向、规模注入、分区消纳”外受电大格局。支持布局储能应用,支持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十五)全面建设数字化主动电网。建设坚强可靠、灵活自愈的交直流网络,融合业务业态与信息技术,形成电网数字孪生体系,推进多站融合、低压直流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建成“站园片村”四级示范。 

(十六)拓展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推进新区充电设施建设,完善充电设施监管平台,逐步形成智能、便捷、友好的快速充换电服务网络;构建城市全场景互联家族化的CIEMS运营生态,服务新区“源网荷储”协同运营,覆盖商业、办公、住宅等不同业态,打造雄安能源数据产业标杆。 

(十七)深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开展“双高”电网安全控制、“光伏+光热”等能源基础创新和应用;建成绿色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标准体系,强化绿色能源关键技术推广,开展低压直流系统全链条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形成多场景应用标准和全生态示范工程。 

六、推动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着力引领能源绿色转型 

(十八)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整合公司科研力量以及电网规划运行等领域优势资源,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实验室。围绕电网柔性控制、分布式多元复合储能、规模化“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首台首套应用示范。 

(十九)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深化应用“新能源云”平台,升级打造“能源云”,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支撑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依托雄安能源工业云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为能源电力产业链提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构建贯通能源设计、制造、物流、运维等环节的产业链生态。 

(二十)多点布局并行推进双碳示范区建设。实施雄安引领,以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服务为抓手,打造石家庄零碳低碳示范区、保定达峰示范区、邢台“双达”试点示范区、邯郸低碳协同示范区,因地制宜加快能源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