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铁军 再铸精品

石西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13-06-28

  624,刚过麦收,出了石家庄市区,路旁一片片的麦茬仿佛暗示着刚刚过去的一个丰收年。和辛苦一年的农民们一样,就在这片土地上省公司的电网建设者们也即将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在市区西南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坐落着省公司第一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经过建设者的辛苦付出,这片曾经空阔的庄稼地,如今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象——巨大儿精细钢架构拔地而起,九道23高的防火墙依次矗立,站外一座座铁塔上银线交织,即将实现与大电网的血脉相连。

  石西500千伏变智能变电站及其配套工程以及桥西220千伏变电站,是省公司今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经过长达几年的规划、协调,2012年正式破土动工,计划2013630投运,全力保障省会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作为一支曾经夺得中国建筑行业最高荣誉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建设队伍,在紧迫的建设过程中,喊出了“夺红旗必创国优,打造窗口形象工程”口号,在燕赵大地,再创奇迹,再铸精品。

科学施工 忙中有序,和时间赛跑

  霍新德,是石西50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施工项目经理,他记得特别清楚,2012102日,施工现场浇筑了第一车混凝土。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很清楚,同等规模的变电站,正常的建设周期是18个月,要想实现“6·30”投运目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越是急如星火,越要科学施工。在石西500千伏智能变电站项目部的办公室,档案柜里放了满满的施工资料,仅施工措施就有5本,施工方案有14本,还有按照工艺标准库进行施工工艺及施工亮点的策划。“我们把每一项工作都详细地进行工期倒排,每天都有施工进度要求,就连每一批施工材料,都有专人督促运送。”霍新德说。

  由于开工时间在秋季,变电站土建施工大部分时间都在冬季,低温、冻土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施工进度的阻碍。“去年冬天,气温比往年都要低,混凝土凝固速度慢,拖延工期,如果其中的水分没有充分蒸发,将来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负责变电站土建施工的送变电建筑分公司经理张志存说。作为二十几年的老电网建设者,他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做了最全面的判断。“为了保证如期完工,我们为冬季施工的几处现场搭起了暖棚,生起了炉火,冰冷的的施工模板都经过加热再使用,对需要特别养护的工程,还加盖了棉被。”

  在桥西220千伏变电站里,同样的景象也在上演,项目经理王怀民给施工现场配备了电暖气和火炉,每天有专人添煤,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在冬季里尽量不耽误工期,同时也要保证质量。

  正是凭借这种“不找理由找办法”的精神,站内钢构架安装很快开始。这组较为少见的钢架构单体重量大、跨度长、吊装难、安装工艺精度要求极高……一个个难题摆在眼前,变电站的建设单位、监理、业主项目部、设计、钢构架制造厂等参建单位坐到一起,共同研究技术难点、制定施工方案。在短短10几天的时间里,雄伟壮观的钢架构迅速吊装完毕。从钢架构基础施工到架构组立,仅2个月零10天,创造了华北区域500千伏变电站施工最短纪录。 

   而就在建设者们紧锣密鼓施工的同时,通往施工现场的唯一一条道路被附近村民围堵了,长达半个月的连续阻碍,施工现场连一车混凝土都无法运进。因为变电站所处特殊位置和百姓们对补偿政策的误解,这样的阻挡不止一次出现,本就紧张的工期更雪上加霜。

  被耽误的工期一定要追回来!怎么追?

  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环环相扣,在常年的施工合作中,大家熟悉彼此工作,更积累起了工作默契,为了保证最终如期投运,各个环节的施工通过合理安排,进行交叉,同时大家都想着为下一环节作业节省时间。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给工人贴上热帖,带上暖宝,开始在钢架构上作业。”负责变电站电气安装的省送变电公司变电一分公司经理郭金辉回忆,“只有我们的电气安装按时结束,调试人员才能开展工作,调试中最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必须给他们留出充分的时间,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

  再大的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当“6·30”投运的计划牢牢树立在每名建设者心中时,大家一心想得就是全力以赴地争取这场和时间赛跑的胜利。

力求突破 稳中求质,以创新取胜

  工期虽然紧张,但在变电站建设者心中还有更为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施工现场,“夺红旗必创国优,打造窗口形象工程”不仅仅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更是每一道工序,每一处施工遵循的标准。

  钢架构组立完毕,要进行硬母线安装,过去这道工序都是借助人工绞磨和吊车。这次施工,现场人员创新使用了机动绞磨,技术人员提前编制方案进行计算,现场人员结合实际确定挂点,按照标准工艺实施六点起吊,采用5台机动绞磨和一台吊车起吊。过去一台人工绞磨需10人作业,使用机动绞磨3个人就可以完成,现场使用5台绞磨,每天就能节省35个人工,同时这也意味着施工效率的大幅提高,而且机动绞磨采用双轮起吊,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作为南网首座50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相比就是电缆少了,光缆多了。然而光缆的“娇气”给敷设固定增加了难度,施工现场的创新小组采用电缆槽盒进行保护,按照光缆实际敷设进行电脑排序,作出设计模拟图,找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担当,按模拟图做出首基样板,其它员工按照样板执行,每个盘柜都张贴了质量责任卡。这样一来,敷设出的光缆排列整齐,美观统一,更让人放心的是光缆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今后光缆盘中固定探索了工艺。

  500千伏区是施工的难点,其中9个汇控柜,每个汇控柜的线芯就达近千根,按照传统的接线方法,要从本体各项控制机构开始电缆敷设,在汇控柜集中全部敷设完后,再开始统一进行接线,接1个汇控柜需2个人干1015天,电缆敷设还要10天左右,整理、挂牌全部作业结束就需要30天以上,而且上千根线芯在汇控柜集中后,会不会显得凌乱,能不能顺利敷设,谁心里也没有底。

  为了保证最终施工效果,作业人员打破常规,采用以汇控柜为始点,向本体设备机构敷设,实现汇控柜电缆无交叉,每敷设完1个汇控柜,就安排1名熟练二次工开始进行接线。同时还在电缆敷设中开展了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期、争红旗劳动竞赛,效率最高的的崔亚飞,汇控柜接线只用了10天,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接线任务。在新的工序安排下,你追我赶的氛围中,9名接线队员个个提前完成了接线任务,整体提前10天计划工期,接线工艺美观,成为变电站的亮点。

  质量有亮点,安全更不能松懈,在变电站施工现场,大门口设置LED显示屏,对每日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提示;现场设置移动式远程监控系统和安全温馨提示牌;各施工区域设置区域责任牌和危险点控制措施牌;每天都要召开的安全碰头会;结合工程进展情况,陆续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杜绝三违签名”、“零违章员工评比”等活动,一系列安全措施为这座变电站建设保驾护航。

心系工程 累也甘甜,展铁军风采

  对于这样一座工期紧、要求高的变电站建设,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创新的探索,更需要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而在这片每天都有新变化的施工现场,正活跃着一群这样的电力建设铁军。

  在施工现场,无论冬夏,总有一个人每天六点准时到达,他就是500千伏石西智能变电站配套工程建设的负责人赵志勇。他负责施工变电站外几十公里的线路、上百座铁塔,是变电站如期投运的重要保证。

  赵志勇不光来得早,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走到哪,他都带着一个小板凳,后来大家干脆叫他“板凳经理”。用他自己的话说,“线路施工的工地都是开放式的,每一处都涉及到征地补偿,遇到阻拦的情况很常见,坐在办公室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带上板凳,哪有问题,我就去哪办公。”

  在铁塔组立中,有村民坐在塔材上,没法吊装,找他,在线路运输中,有人把车拦下,不能通行,找他,变电站东侧1号塔的基坑被周围农田渗水淹没,耽误工期,大家也找他,问题解决了,他就放上板凳,盯着大家施工,电话一响,搬起板凳又赶往下一个现场。

  每天穿梭奔波在各个现场,他的板凳已经丢了好几个,可这个倔强的“板凳经理”靠着自己的奉献、耐心,啃下了工程外协这块硬骨头,使工程如期推进。

  500千伏石西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像赵志勇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变电站配套线路架设中,有一处要穿越铁路线路,几次协商上,铁路方面给出了每天夜里12点半到3点半的施工时间,此刻正应该是在家熟睡的时候。工人们没有一句怨言,每天夜里,他们早早出发,提前做好各种安全措施,一到施工时间,一分钟也舍不得耽误就开始干活。天不亮,他们又赶回到单位,许多人睡上三四个小时,白天起来继续开展日常工作。项目负责人谷立章的妻子做手术,需要照顾,可他瞒着单位,每天晚上盯在现场,和大家一起干活,为的就是早日完成线路架设。

  有这样一批建设者,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省公司领导几次到施工现场,给大家加油鼓劲,更是慰问大家。省送变电公司也是不断组织单位人员,为一线施工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做好各项服务。

  61,现场就迎来了许多施工人员的家属,有些还带着孩子,这对长时间在工地加班的工人来说,无疑是一次特殊团聚,家人的理解、关怀,让大家干劲儿更大,安全意识更强,“想想家人的期待,自己也得好好干!”看着爱人和儿子离开的背影,电气调试人员杨会良说,而这样的话可能也是每一名建设者的心声。

  将近一年的奋战,如今已看到希望,在收获的季节,变电站的建设者也一天天接近丰收的喜悦,省公司凭借这一支能吃苦、善创新、能力强、甘奉献的电力建设铁军,又一次在燕赵大地创造奇迹,卓然挺立的变电站正等待着与电流贯通的那一刻,为省公司电网再添一座精品工程,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再一次注入动力!(庞彦娟/文

相关链接